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大亚湾海域现赤潮 蔓延近80平方公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15 09: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亚湾的海怎么变成酱油的颜色了,海面上还有很多泡沫状的漂浮物体?”近日,有网友在惠州本地论坛发帖,怀疑大亚湾的海域受污染导致海水变色,引起网友关注。
  网友报料大亚湾海水呈酱油色


  “今天好不容易约了三五个知己来到大亚湾霞涌黄金海岸的海边游玩,没想到海水变成了黑色的,海面上还漂浮着大量浅黄色的泡沫状物体,让我们惊呆了。”13日傍晚,网友“坤帅”在本地论坛发帖,并配发现场拍摄的图片,质疑大亚湾发展经济的同时,对海洋环境造成了破坏,呼吁有关部门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地点:霞涌黄金海岸

大亚湾赤潮(红潮)

大亚湾赤潮(红潮)


今天好不容易找三五知己来到海边打打酱油结果一下车把我们几个吓得那个鸡冻,这个是不是传说中的口吐白沫啊?

大亚湾赤潮(红潮)

大亚湾赤潮(红潮)


这个情况叫我们怎么下水?

大亚湾赤潮(红潮)

大亚湾赤潮(红潮)


曾经的阳光与海滩,现在海风吹来一阵腥臭味,海面黑黑一团,漂着一层层泡沫。

  不少网友对海水的颜色表示惊讶,部分网友认为是海洋环境污染导致海水变黑。

  昨日下午,记者乘坐渔政执法船到大亚湾海域实地走访调查发现,在大亚湾区澳头码头和霞涌黄金海岸附近海域,海水颜色确实如网友所拍摄照片一样,呈红褐色,水面上漂浮着浅黄色的泡沫状漂浮物体;在开阔海域,海水颜色则相对较淡,漂浮物也较少。

  部门监测赤潮面积为十年来最大

  “这是近期发生赤潮所引起的。”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赤潮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谢学东博士说,从上周五接到惠州海洋部门的报告之后,他们便来到大亚湾开展监测和调查工作。通过海水抽检发现,海水中红色赤潮藻和多纹膝沟藻两种藻类的个数超标。“通过藻类数量的检测,综合水体颜色和海面漂浮物的特点判断,海域发生的异常现象系赤潮所致。”

  惠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站长李桂和说,3月底便有群众反映有赤潮迹象,并持续到清明节后才逐渐消退,4月9日开始又出现越来越严重的赤潮。

  赤潮的发生与海水富营养化和水温条件有较为密切的关系。“3月底到4月初的连续暴雨导致陆上不少生活垃圾入海,致使海水中氮、磷等有机物增加,水体富营养化;近日天气反常,气温快速上升,也是导致赤潮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李桂和说,经估算,惠州海域范围内发生赤潮的面积近80平方公里,像这样规模较大的赤潮,惠州近10年内还没有发生过。

  “2004年惠东发生过一次面积较大赤潮,后来发生过的赤潮面积都在几平方公里以内。”谢学东说,与大亚湾临近的深圳部分海域也有赤潮发生。

  专家说法
  藻类无毒不影响海产品质量安全

  “海水颜色这么深,是否跟石化企业的废水有关?”不少网友将海水变色与大亚湾石化区的石化产业联系在一起。

  大亚湾区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说,大亚湾石化区的石化废水都是经过达标处理之后,再经过22公里长的排海管道排放到远海,并无近海排放废水。近日,海洋与渔业监测机构和环保监测机构在大亚湾马鞭洲至澳头港海域开展多次联合监测显示,海水中无石油类及苯酚类物质成分,在排海管道排海口也无监测到藻类含量超标的问题,“可排除海水变色或赤潮的发生与石化企业排放的废水有直接联系”。

  虽然此次赤潮发生面积较大,但并不算是很严重的赤潮。根据省海洋与渔业部门规定,发生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才能达到三级赤潮预警标准,且最关键是此次发现超标的红色赤潮藻和多纹膝沟藻均为无毒藻类,不会对渔类养殖和海产品的质量安全造成影响,“对于大亚湾的水产品,市民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

  截至目前,尚未接到辖区内海水养殖单位关于赤潮导致海产品大量死亡的报告,为安全起见,海洋与渔业部门已经发布通报,建议网箱养殖渔民将养殖鱼排转移到未受赤潮影响的海域,减少赤潮造成的经济损失;提醒捕捞作业的渔民不要在赤潮发生区内捕鱼。同时提醒市民避免直接接触赤潮海水,以免引起过敏。

  “目前全世界尚无较为有效的治理赤潮的办法。”谢学东说,针对此次赤潮,省、市、区海洋部门将密切关注其变化,在未对当地海域造成明显影响的情况下,将首选自然消退的方式进行处理,预计过几天到来的天文大潮将有利于赤潮的稀释和消减。此外,昨晚海洋渔业部门还从暨南大学赤潮和水环境监测机构邀请赤潮问题研究水平国内领先的专家吕颂辉对大亚湾赤潮问题的成因和防治办法进行研究。南方报网  图:坤帅

该贴已经同步到 达意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6-2 03:43 , Processed in 0.073497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