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第101个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0 10: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歪歪扭扭地走上这条曲曲折折的小路,起初是迫于生计,继而开始钟情,笔下点缀了多少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说不清了,或许有100个了吧!
  辛辛苦苦10年默默无闻的握笔生涯,造就的是他人的辉煌,留给自己的纪念是一箱或鲜红或褪色的证书而已,还算可观,大概有100个了吧!
  凄凄惨惨结束了为人作嫁的繁忙日子,我总算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芳草地,回过头来数一数深深浅浅挣扎过留下的痕迹,也应该有100个了吧!
  所谓的“100”,只不过是在“10”的后面画了一个大大的“0”,这个符号可以代表什么也没有,也可以是个句号,算对自己10年人生的总结吧!
  之所以写第101个故事,是在自己即将翻开人生新的一页,迈出充满希望的一步的当口,记录下一个普通人的起起落落,封存起一个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那些平凡的事,破烂的事,有意思或者没意思的事,反正都是过去的事,就叫故事吧……
  ——(作者序言)
  引子:从故事的结尾说起
  我这个人,不喜欢拐弯抹角,是眼里揉不得沙子,心里藏不住事的那种。多少年了,始终改不掉心急的毛病,这就是人们所谓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吧!
  说自己的故事,更没必要藏着掖着故弄玄虚吊人胃口,之所以从故事的结尾说过去的事,一是跟自己的性格有关,二是套用以往写工作总结、搞新闻报道的模式,最关键的还是故事都或多或少跟结尾有关吧。
  (一)我真的入错了行?
  最后一次坐在伴随我10年的那间熟悉的办公室,翻开工作台上通讯员才换上的新年日历,记下这个对别人毫无意义,对我却是人生转折的日子:2006年1月9日,丙戌年腊月初十,星期一。
  虽然已是寒冬,天气还是晴好。心情嘛,倒真象那时的天气,说冷不冷说热不热的。
  一大早,时针指向7:50的时候,电话响了,总经理有事找我。“说不准又是谈公司办人员调配的事,新的一年开始了嘛,总经理又是新官上任,也该烧把火了。”心里这样想着,敲开了总经理室的门。
  “小郭呀,请坐请坐,这么早叫你来是想跟你谈谈办公室工作的事。”老总说话挺和气。
  “王总,有什么事您说。”我在他那张气派的班台对面坐了下来。
  王总不经意的摆弄着刚买不久的“酷派”商务通手机,面带微笑的问我:“你在公司工作时间很长了吧,一直在公司办工作吗?”
  “王总,我参加工作就在这家公司,先后做过办公室主任、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助理等职,你们买下这家公司后,取消了总经理助理的岗位,通过竞聘上岗我又做回了办公室主任,到现在不多不少整整10年了,虽然职位换来换去,却没离开我的那间办公室。”
  “我来没几个月,对公司情况还不是太熟悉,听说你的文笔不错,之前几任公司的领导对你很是器重,他们靠你的笔头名声大震,现在都在政府部门任了职,你怎么不让他们给你谋个差使,也去吃份皇粮啊?”他的话语不紧不慢,可我听着却有一种怪怪的味道。
  “王总,谢谢您的关心,人各有志嘛,我不习惯那种环境,说实在的,我有好几次机会跳出企业这个圈子,可我都放弃了。我总觉得在企业可以实实在在学点东西做点事。”
  他用捉摸不透的眼神盯着我,声音稍稍放大了些,“那就太可惜了,过了那个村可就没那个店喽。”
  他站起来,在宽敞的房间里踱了两圈,眼睛盯着自己那双亮的能照出人影的皮鞋说:“小郭呀,现在不比以前了,以前公司是国有的,现在变成民营的了。以前领导喜欢吹捧,宣传工作是很重要,而且文字材料堆如山,可现在是真正的市场经济了,我们把企业买下来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赚钱!你很有才,可是这里却没有市场了。所以,请你重新考虑自己的工作。至于办公室主任嘛,只要能应付一些杂活就行,我看现在的副主任挺能干的,想让你把办公室交给她。”
  转了一大圈,我总算是听明白了。原来我在公司成了一个废物,自己那点雕虫小技派不上用场了。
  “王总,我知道了,我现在就去收拾东西办理交接手续。”我边说边站起来往外走。
  “小郭,我想过了,你毕竟在公司工作多年,如果你想留下的话,我可以考虑重新给你安排一份工作。”
  我回过头笑了笑,“王总,您的好意我心领了,我怎么能让公司养个闲人呢,幸好我还年轻,出去闯一闯对自己也不是坏事。”
  转身离开回到自己的办公室,我就开始收拾自己的东西。望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一个上午,我把自己锁在房间里,细心的整理公司的文件、整理自己的书籍,也在整理自己的思绪。
  晃如做梦一般,昨天还在兢兢业业的上班,今天就要离开自己的岗位了,事情来得太突然太出人意料,我的心开始剧烈的疼痛。
  快下班的时候,我把文件和所有需要交代的事项跟那位漂亮的副主任进行了交接。我个人的东西除了满满几袋子发表稿件的样报样刊和几十本有关企业管理方面的书籍外,就是那箱我一直引以为荣的荣誉证书,我大致数过,仅市级以上的就有60多本,多年了,我把它们当宝贝似的锁在那个大大的保险柜里。办公室的几位同事帮我搬上车,司机小东给我送到了家。
  我平静的上楼跟王总和各个部门的同事做了个简单的告别,最后到那间工作了10年的办公室看了一眼,默默的走出了公司的大门,就再也没有回头……
  整个下午,我的电话一个接一个的响个不停,公司那帮子中层干部都是共事多年的弟兄们,知道我走了,他们安慰的话、惋惜的话、同情的话、气愤的话说了一大堆。除了感谢,我嘱咐大家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被公司淘汰掉。
  晚上,我独自关在自己的书房,把装在袋子里的书归类放在书架上。看到摞起来足有一人多高的载有自己的文章的样报样刊和满满一箱子荣誉证书时,我的手发颤了,心好象被什么东西重重的撞了一下,一股莫名的怒火在胸中燃烧。我把那些摆好的报刊和证书抓起来狠狠的摔在地上,扔到墙上,几分钟后屋子里已是一片狼籍。
  一阵疯狂的发泄之后,我颓然坐在自己10年辛苦换来的文字堆里,瞪着一双干涸的连泪都流不出却写满痛苦的眼睛,把那些或鲜红或褪色的宝贝一本本的撕烂,就象在一次次撕裂我的心……
  妻子冲进来把我拉到卧室,然后一声不响的去打扫我留下的“战场”,儿子瞪着一双惊恐的眼睛躲在门口向我张望,一场没有敌人、没有硝烟的战火让我的家充满了紧张的空气,那个制造凄凉的罪魁祸首就是我。那一夜,我没有合眼。
  经过几天反反复复的痛苦思索,我得出了一个矛盾的结论。人们都说“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难道我真的是选错了职业,才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吗?
  我下狠心决定,从此不再为人写文章!回头想想,自己10年笔耕,让别人名利双收,我除了挣点工资和稿费,得到更多的是精神食粮。不管怎样,自己无非是别人的附庸品,有用的时候不过是陪衬鲜花的绿叶,没用的时候就成了路边无人顾及的小草,这就是一个文者的悲哀。
  可小草也有自己的生活的阳光,虽然不起眼,却依然活的顽强,给大地带来一抹生命的绿色!
  “我要活出真正的自己!”这是我痛定思痛后心底无声的呐喊。可究竟怎样个活法,对我来说依然是个未知数。
  在企业工作,虽然我的特长是写作。可经常跟各个部门打交道,我对经营管理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更何况近几年自己啃了很多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就连上任总经理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还是我帮他考来的。不是有个成语叫“触类旁通”吗,下了那么大工夫学来的本事,也该拿出来亮亮了。
  2006年的春天,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农资市场做了详细的调查,并考察了几家做化肥的工厂,联系了两个铁哥们,三人合伙做起了化肥生意。
  毕竟在大公司呆过,所以经营我们的小生意轻松自如,等农民种完小麦我们结算了一下,第一年就赚了十几万元,分成相当于在企业上班好几年的工资。
  我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书生还是有用的。可将近一年没有写一篇文章,总觉得生活中好象缺了点什么,看着摆在桌子上的那厚厚的一沓钱,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闲下来的日子并不快乐,整天不是跟朋友来牌,就是醉醺醺的回家,妻子说我在堕落,我也有怅然若失的感觉!
  就在我彷徨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时候,我收到了省作协的一纸邀请通知,要把我近几年发表的优秀新闻作品结集出版。高兴之余,又触到了我的痛处。我把自己关在书房,再次搬出印证自己10年历程的那堆文字,苦苦思索了很久很久……
  几天后,我恭恭敬敬地给省作家协会回了封简短的信,婉言谢绝了出版文集事宜。然后,我一个星期没有出门,把10年来发表的文章按先后顺序归类挑选。妻子对我古怪的行动大惑不解,终于忍不住问我到底搞什么鬼,我冲她诡秘的一笑,告诉她:“我要写‘第101’个故事!”
  (二)一支笔结下的情缘
  能到一家很有名气的企业办公室工作,是我没有想到的事。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我也不例外。从小时候记事起,我的梦想就是能跟别人家的孩子一样去上学,从家里上到镇里,再从镇里到城里,再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至于上完学做什么,没想过。
  之所以有这种想法,仅仅是为了逃避自己还是一个“小不点”就要跟父亲母亲捆麦子挣工分,他们在前面汗流浃背割麦子,我在后面抱着麦子哭鼻子。家里实在太穷,穷的连又黑又硬的窝窝头都不能吃饱。
  7岁那年,我终于背着母亲用碎布给我缝的书包上了学,别人家的孩子在课堂东张西望,我捧着看不懂的书本高兴万分,老师教的“a,o,e”、“1,2,3”我都那么新鲜。
  就为那个单纯的梦想,我一直很用功。学校发的奖状领到高中的时候,那个梦终于没有做完。
  重新回到那片生养自己的黄土地,除了自己家仍是一贫如洗外,小乡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家家有了自己的土地,脑子活的还靠做生意发了家。老实巴交的父亲还苦苦挣扎在自家的几亩薄田。
  在家务农的几年,我仍抱着那个残缺的梦。沉寂的黄土没能埋葬我的思想,乡村的生活虽然单调,却磨练了我的意志。多少个沉寂的夜晚,我拖着疲惫的身影灯下苦读,心中的郁闷在一行行文字中烟消云散。
  几年下来,我不仅读了近百本杂乱的书,还写了数十篇寂寞的文章,给我的田间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在岁月的厉炼中奠定了自己的文字根底。
  一直想飞出去的念头随着家境的改善愈来愈强烈,我在寂寞中等待机会。至于出去做什么,不知道。
  1996年元旦,市报跟本市最大的一家企业联合举办“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征文活动,我以一篇“市场不相信眼泪”独占鳌头,作品真实的反映了我在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就是这篇第一次让我的作品变成铅字的文章,让我这只草鸡变成了凤凰。
  ★我的处女作——市场不相信眼泪
  “换馍喽——”
  随着一声低沉而急促的吆喝,我逃命似的紧蹬三轮车拐进一个条胡同。
  记得那一天我起得很早,天刚蒙蒙亮我就来到大街上,长长的街道上静悄悄的没有一个人影,我攒足了劲要把馒头卖完。
  瞅瞅四周没有人,剧烈跳动的心才稍稍安稳了些。想想自己刚才的举动,心里不免发笑。我这是怎么了,不偷不抢做点正当生意,为什么要躲躲藏藏的?于是又把车蹬出胡同。
  暗中为自己加油,鼓起勇气又喊出了声:“换馍——”
  不知怎的,这一次声音更低,低得只有我一个人听得见。我呆呆的站在孤零零的大街上,眼泪不自禁的流了下来……
  我的家在中原一个普通的小乡村,祖祖辈辈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父母下决心把我培养成材,希望我能走出这片贫瘠的黄土地,也为家里挣个脸面。
  我从小学起学习成绩在班里就名列前茅,可贫困潦倒的家境使我放弃了考大学的机会。我没有埋怨父母,爹娘为我们兄妹三个已经尽了力。为了支持我上高中,几年来靠省吃俭用东挪西借维持生活。回家那年,我家除了三间破旧的平房和6000多元债务外一无所有。看到别人家的新房一座座立起来,再看看自己一家人的破衣烂衫,心里很不是滋味。身为长子,我应该担负起家庭的重任。
  起初的两年,我苦学种田本领,一心想种好庄稼看好地。为了彻底改变家境贫穷的状况,我跟舅舅学会了蒸馍的手艺,指望靠做点买卖走上致富的路子。
  第一锅白白的馒头蒸好了,尝一口,甘甜味美,全家人都欣喜万分,我更是高兴的不得了。父母说:“明早推出去卖,保准能卖完。”
  当天夜里,我心情特别激动,久久不能入眠。
  天已经大亮了,街上逐渐有人走动,我赶紧擦去泪水,却再也吆喝不出来。我把车子蹬到一个拐角,索性站着傻等。
  “换馍喽——”一声嘹亮的喊声使我一激灵。这正是我心底的呐喊,可是喊出声的并不是我。
  人们提着篮子出来,径直走到我的同行那里。“一个、两个、五个、十个……”我在这边数着。不一会儿,人家的馒头便卖完了,可我的一个没动。我感到挺委屈挺难受。想到一家人期盼的目光,我的心里发酸,脖子红到了耳朵根,猛然抬头喊了一声“换馍喽——”
  我这突如其来近乎吼叫的一声却真的起了作用。一些没有买上馒头的人向我走来。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大爷说:“小伙子,原来你也卖馒头呀,大家都不知道你在这儿干啥呢!做买卖要吆喝,光站着不成。来,我第一个换你的馒头,看看你的手艺怎么样?”
  于是,我拿出秤,做了生平第一宗买卖。我意识到了吆喝的作用,也看到了吆喝的成效,所有的羞涩和胆怯在一声声的吆喝声中渐渐消失,很快我的馒头也卖完了,蹬车回家的路上,我感到非常轻松,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从那一天起,我家红红火火地做起了换馍的生意。由于我家的馒头味道好,价钱公道,从不缺斤短两,大家都抢着买,短短两年时间我家就靠卖馍还清了以前欠下的债务不说,又建了两座新瓦房,买了电视机、拖拉机和机动三轮车,生活逐渐富裕起来。
  接着,我结了婚,第二年妻子生了个胖小子,弟弟也订了亲,妹妹上学也不用发愁学费了,父母刻满风霜的脸上绽开了笑容。
  可是,在我的脑海里,几年前第一次卖馍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它使我深深的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市场不相信眼泪,成功需要勇气,需要勤奋,也离不开竞争!
  这篇文章不仅为我换来了心灵的慰籍,也改写了我的人生。文章发表不久,报社通知我到市里领奖,在领奖台上,我第一次见到了天宇公司的老总高云天。
  报社的鞠总编为我颁发了获奖证书后,高总发奖品,他亲切的握住我的手,问我愿不愿意到他公司上班,他说公司办公室缺少一位好文笔的秘书,他和报社联合举办这次征文活动就是为了招募人才。我不假思索,就高兴的答应了。
  回去的时候,高总专门派车把我送回了80公里外的家,还约好一个星期后他亲自到我的老家去接我。
  知道我将要到市里去工作,一家人都很高兴。虽然父母可惜我家做的正红火的换馍生意,还是高兴得见人就说我要出去干大事了。
  高总接我那天,正好下了那年的第一场春雨,乡村的路泥泞遍地,小车根本没法开到村里,高总和公司办的张主任是挽着裤腿踏着泥水到我家的,那个场面很感人,足足让我感动了好几年。
  ★干了多年,原来我的工作就是吆喝!
  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激之情,我自然十分卖力,每天晚上是我的“充电”时间,同事们都去消遣了,我把自己锁在办公室读书、爬格子,一直到深夜,我养成了习惯,晚上12点前怎么也睡不着觉,朋友们都称我是“夜猫子”。没过多久,我就熟悉了公司的情况和自己工作的内容。
  主任老张是高总的亲戚,年龄又大了,除了不会写文章外吃喝玩乐样样精通。那时公司的人事和后勤都归办公室管理,负责人事的老王说话和气,见了人就是一张笑脸。管后勤的刘妈是公司的老工人了,身体又不怎么好,在单位挂职等退休,两个打字员在楼上,很少到办公室来,除了几个老同志,还有一个专门伺候高总和几位副总的通讯员。
  半年下来,我除了给高总写了两次开会讲话的发言稿外,每天不是替老王统计人事档案,就是帮刘妈干点杂活,最多的还是帮张主任跑跑腿、传传话,在他的授意下组织各个部门搞点活动。
  在几位老同志面前,他们个个都是我的领导,就连比我小几岁的通讯员也对我吆五喝六的,不是让我去打水,就是叫我抹桌子,他们老少几个整天闲侃神聊没事干,却搞的我晕头转向。
  实在憋不住了,我去找刚出差回来的高总,诚恳的对他说:“高总,您到底要我来干啥呀?如果公司缺杂工,您随便找个身强力壮的来就行了,说实在的,我现在的工作还不如回家卖我的馒头呢!”
  高总听了我说的工作情况后皱了一下眉头,然后和蔼的说:“小郭,是我对你关心不够,这段时间我一直跑公司技改项目的事,没顾上你的事。咱们公司马上就要扩大生产规模,对内对外的宣传工作非常重要,有你施展才华的时候。”
  他想了想,又到里间打了个电话,然后笑容满面的从里间出来对我说:“我给报社的鞠总编说好了,明天你就到报社去专业学习写新闻,一年后你就派上大用场了!”
  我从高总办公室出来的时候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好好学习本领,以后用自己的行动报答高总对我的知遇之恩。
  跟张主任告假的时候,他一脸的不高兴,说办公室不能没有我,否则工作没法开展。他让我放回我拿的东西,气呼呼的去找高总,还是高总执意坚持,他才放话让我走了。
  在报社的一年,我不但充实了新闻写作理论,经常跟记者部的老大哥们下去采访也丰富了实践经验。那一年,公司大型技术改造破土动工,我还没少写项目进展情况方面的稿子。
  一年下来,由于自己勤奋,加上“近水楼台先得月”,光市报我就发表新闻80多篇,其中,宣传高总的人物通讯就写了5篇,《我和伯乐老总的故事》在晚报占了大半个版面,《实干企业家高云天》在市报头版显要位置,还获得了“企业家风采”征文特等奖。那一年,我被市委宣传部评为“新闻报道先进个人”,成为全市新闻战线一颗耀眼的新星。高总高兴得合不拢嘴,直夸奖我有出息,说他没有看错人。
  我离开报社的时候,鞠总编征求我的意见,想让我留到报社工作,我想到高总对自己的栽培,婉言谢绝了。之后市委宣传部、市电视台的领导也先后提出要把我调过去,我都没答应。
  公司技术改造项目引起了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有关工程进度方面的信息成了关注的焦点,我不失时机的抓住每个阶段的重点给予报道,高总成为全市赫赫有名的风云人物,并在全国同行业内崭露头角,从我进公司后高总在位的6年时间,有关他本人的稿件我就发表了上百篇,其中两篇还被中央新闻社发了通稿,十几家有名气的报刊转载,高总由市劳模到省劳模,调到市政府任市长助理时还多亏了那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牌子咧!
  为了鼓励我的干劲,我被提拔为办公室副主任,主抓公司的宣传工作。虽然手下没有一个兵,具体工作还是我一个人干,可我的老主任仍是满脸的不高兴,经常因为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我面前大动干戈,老王和刘妈也跟着瞎掺和,还拉着一张长辈的面孔对我谆谆教导:“你还年轻,什么事不要做的太招眼,人家会说三道四的。”可转过脸就说我是从农村出来的毛头小子不懂事。明摆着,高总平时对我的夸奖和提拔让他们不舒服。
  后来,张主任因为背着高总私自跟人家签了一份广告合同,自己从中得了几万元的好处费,被平时对他蛮有意见却又奈何不得的赵副总抓住了把柄,正好公司工会主席退了休,高总就把他调出了办公室补那个缺去了。并成立了人事部,老王高高兴兴上任了,我从副主任升为主任,老王对我也换了面孔。刘妈终于熬到了退休,办公室实现了年轻化。
  和几同龄人打交道,心情很是舒畅。虽然我是他们的“头”,可我却没有一点领导的架子,几个人工作起来很默契。
  公司的规模在短短的几年内比我来的时候大了好几倍,高总对我的工作感到很满意,还在2000年的时候支持我创办公司报,加大对企业的宣传。我在公司成立了通讯组,开办了通讯员培训班,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给热心写作的青年职工讲课。
  报纸办的很不错,通讯员队伍一年多发展了30多人,其中还有几个特别出色的,不时在报刊发表公司的文章,公司通讯组还被市报社评为“先进报道集体”。
  高总频频出现在报端,几个副总却默默无闻,他们有意无意的提醒我,自己工作多么辛苦,对公司贡献多么大,暗示我也要宣传宣传。当他们的名字也在一篇篇“豆腐块”出现的时候,那张笑脸比春天的花还灿烂。
  确实,我成了领导面前的“红人”,高总调走后赵副总成了一把手,对我更是礼遇有加,我升任董事会秘书兼任办公室主任,却一直没有丢下手中的笔。当然,赵总也很快名声在外,各级的荣誉纷纷飞来。而我,也因为发稿数量大,精品多,每年都要领上十几本鲜红的证书,同时,在工资之外还多了点“辛苦费”。
  又过了两年,公司改制重组,赵总也调到县区当副县长去了。新上任的张总把我提为总经理助理,办公室归我管理,又新提拔了漂亮的林兰当副主任,主持办公室工作。
  林副主任虽然对文字工作不在行,可人长的好看,嘴巴又甜,很得张总喜欢。我名誉上是总经理助理,实际上公司的文字材料仍然是我分内的工作,更何况张总还要靠我提高他的知名度,对我当然非常器重。
  搞了多年文字工作,给我的感觉是一直在为领导吆喝,就象在老家换馍时的吆喝。只不过吆喝换馍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把馒头卖出去,而现在的吆喝虽然不用出声,却起到了比扯着嗓子叫喊更有力的效果。
  (三)到底是谁动了我的位置
  林兰当了副主任,却比我做主任时还要有派头,谁让张总喜欢人家呢?我是靠一支笔在公司混了多年,虽没做出多大经济贡献,却把企业吆喝出了名气,有人说这叫无形资产,也有人对此不屑一顾,说是吹牛,为此本人还得了个“吹鼓手”的“雅号”。
  而林兰却靠脸蛋和一张巧嘴不到一年就大权在握,办公室的同事们对她唯唯诺诺,就是其他部门的领导也要敬她三分,不然,人家到老总那里“密谈”一阵,过不了多久准让你难堪。
  由于我在公司的特殊地位,又是她的上司,更重要的是办公室的文字工作还要靠我打理,林兰表面上还是要做点样子的。只不过是“娃儿哭了抱给娘”,犯了难时对我一副笑脸,平时工作就隔过我的门槛直接找老总报功去了。
  如此一来,我却有时间看看书,学学其他的本领了。利用工作之余,我先后取得了政工师和中级秘书资格,还在前几年自考企业管理大专的基础上拿到了本科毕业证,圆了儿时的那个梦。
  自己学习的东西自己还没派上用场,却为张总应了急。这两年,国家对企业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张总急得团团转,对我说他为了给地方经济多做点贡献,一心扑在抓经营上,荒废了个人的学习,自己对企业管理实践经验有的是,可对理论却不在行。我知道他的意思,答应帮他拿下资格证书,他还许诺拿到证书后考虑让我做经营副总的事。
  几个月后,那本关乎张总身价的职业经理人资格证书,和他的“五一劳动奖章”、“省劳动模范”等荣誉证书,并排摆在了他那放满了价值不菲的有关企业经营管理的书籍的书架上。张总太忙,再贵的书他都买,可就是没有时间看,可书照样是不能少的,那可是老总的门面啊!
  事情给他顺利办完了,至于提拔我做经营副总的事张总只字没提,倒是在他不久后调离公司去政府任职临走时对我说了一句,经过慎重考虑,我的工作公司没有一个人能够替代,换了岗位对公司来说是莫大的损失,我也只是笑了笑,做人,还是做到心中有数就好。
  林兰虽然大权在握,却一直为自己头顶的那个“副”字耿耿于怀,多次在张总面前请求扶正的事,张总虽然对她言听计从,却还没完全冲昏头脑。公司上下都知道办公室的文字工作由我担着,林副主任只是做点表面文章罢了。何况这么大的一个国有企业毕竟不能象私企的老板可以大明大亮的带个小秘,一个年轻漂亮的女主任会招来社会公众的非议的,自己的名声和前途还是比眼前这个娇小妩媚的女人重要,所以千哄百劝始终没有放口。
  可林兰却把原因归结到我身上,谁让我还主管办公室呢?!起初,她到我自己那间办公室主动请缨,好话说了一大框,决心报了一大篓,要我帮她在张总面前好好说说。
  说归说,张总有自己的算盘,林兰想做正主任的事是什么结果可想而知。
  故事说到这,我声明一下,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许我说话带些片面,但决不是对女性的攻击,我的观点仅限于这个故事里的人物。
  我是个心无城府直来直去的主,对什么事还算能坦然处之。说实话,在公司呆了那么多年,我对自己刚刚涉足工作时的遭遇感触很深,总觉得每个人谋份职业养家糊口都不容易。自己除了工资好歹还有点稿费,就这样拿老早的说法也只能算是“贫下中农”吧,大多数同事可就靠那点工资了,日子紧紧巴巴总算能凑合着过吧。
  所以嘛,干好自己的工作是本分,可做好工作的前提还是要做好人。能帮助别人的地方尽量伸伸手,大家都进步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嘛。
  基于这种思想,在我的眼里所谓的“领导”也只是你临时比别人在某个方面强那么一点,拿的工资比别人多那么一点,责任当然也要大一点罢了。“领导”是人,普通职工也是人,没必要成天端着架子耀武扬威,好象老怕同志们不知道自己的重要性,不知道自己还是个“官”!回头想想,没有同志们辛苦的工作和积极的配合,再大本事的领导能做点什么?没有同志们在下边默默无闻的抬着你,你还去领导谁呀?
  我说自己心态还好,主要表现在自己没把自己的位置看的太重,也就没把自己当领导看待。在公司我不管老总还是各级大大小小的干部,也不论是自己的属下,包括单位看门的扫地的,我都一视同仁,跟所有的人一团和气,我的群众基础是好的。
  但是,企业也是个小社会,什么样的人都有,为了一己私利损公肥私的有之,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阴奉阳违者有之,表现最明显的还是那些为了争权一心想往上爬的人,工作专门做给领导看,别人出力他总结,出了问题推的一干二净,有了成绩当然非自己莫属,惯用的伎俩多是靠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为了达到目的牺牲别人成全自己当然是顺理成章。
  说起来,人有进步的思想不是罪过,可这种卑劣的手段却让人无法认同。
  本以为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态应该是一种境界,可事实证明这种境界在一个变化多瞬的环境里却是那么格格不入。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却不见得不去算计你,后来我才知道,自己的离开就是着了人家的道,早就有人在打我的算盘。
  我搞不清权欲对林兰来说究竟有多大的诱惑力,女人对地位的追求甚至于比自己的纯洁更重要。能够以男性没有的“特异功能”为代价换取一个位子,也真能体现新时代女性追求进步的一面。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做武器,那种能量在某种环境里具有无与伦比的“杀伤力”。
  张总在公司国有转民营的最后关头终于达成了自己的心愿,高高兴兴到政府去报到了。走的时候,公司全体干部都去送行,唯独林兰没有去,据说是躲在家里哭了一整天。
  公司改成了民营股份制,新来的王总是大股东。第一次开全体员工大会时王总就声明,全体员工的思想要彻底转变,不换思想就换人!
  第一个大动作就是对公司管理机构的调整,取消经理助理制,精简科室和管理人员,行政部门从干部到工作人员全部重新竞聘上岗。
  我重新回到了公司办任主任,由于企业处在过度时期,林兰的副主任保留下来。她做主任的梦想临时破灭,对我充满了敌意。
  确实,王总来了之后没有以前那么多文字可写了,可也并不是我没有工作可做了。办公室的繁杂事务多的是,每天都有协调的麻烦事等着处理。在公司干了这么多年,我没有做点工作就去汇报的习惯,所做的就是自己分内的事嘛!
  林副主任就不同了,搞工作汇报是人家的专长,再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对领导一说三笑,犹如莺歌鸟啼,婉转动人,更何况那风情万种的姿态,怎能不叫人疼呢?!
  “干好不如说好”,我是在结束自己十年工作生涯时才真正领悟到!王总来公司的几个月里,倒是有好心的同事提醒我要跟领导多“沟通沟通”,我想着溜须拍马的字眼就感到肉麻,终于没有去和阿谀奉承的人“同流合污”,也算是保住了名节吧,却付出了下岗的代价。
  后来,有人对我说,林兰经常在人面前说办公室的活都是她一人干的。
  也有人说她在王总面前汇报,说我丢了助理的职务心里不平衡,工作消极。
  还有人说林兰早就想做主任,又深得领导欢心,我自然成了绊脚石……
  不管怎么说,世事自有公论,探究到底是谁动了我的位置已没有意义。
  或许,王总说我已经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没有了市场,是这个故事的原因,也是我离开的理由吧。
  可我坚信,文者,自有文者的追求。走过伤心的沼泽,会有一片芳草地在等着你……
  (全文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5-21 03:06 , Processed in 0.0687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