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搜索

扫描二维码

大亚湾核电站投运20年 关于它的过去与未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5 18:5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6日,大亚湾核电站投运20周年。这20年,世界经历谈核色变的恐慌、福岛核事故引发的核安全担忧等种种变数。但安全运营多年的大亚湾核电站却为中国国家能源战略提供了高度自信。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近日在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指出,要在东部沿海适时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中国核电大规模利用风云再起。在煤炭资源耗损无度,常规发电模式带来高能耗、高污染的今天,更为环保的核电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项。大亚湾无疑是促使选择这一方式的标杆。


大亚湾核电基地在公众的眼里,总是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存在。核能发电看不见摸不着,却源源不断、持续稳定地向香港和广东供电长达20年。


大亚湾核电运营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马刚接受专访,话题涵盖大亚湾核电基地过去的成绩和未来的发展,核电人才的培养、安全管理的操作和公众沟通渠道等方面。马刚认为,大亚湾能代表中国核电事业的最高水准,得益于其文化基因,“是中国梦和深圳精神的融合”。


1大亚湾是开创性的


记者:大亚湾核电站成立20周年,您觉得这些年来取得突破性的成绩有哪些?


马刚(以下简称“马”):首先是商业模式。大亚湾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它的电价比香港煤电的电价低,要比火电的竞争力强。
其次,电网的管理模式也是创新的。大亚湾核电是香港电网、广东电网的联络点,它受广东市场和香港市场的控制。每个季度广东电网、香港电网和我们都要开联席会议,商量安排电的运输方式、电路的检修方式等;


第三是投资模式。大亚湾是中外合资规模最大的项目,作为国企,国家没有掏一分钱,最初到大亚湾工作的老员工都是自带粮票的,这也是很不一样的地方。


最后是管理模式。1997年之前,都是委托法方做管理,电厂和公司是两套管理体制,电厂都是法方做各部门的正职,公司主要管行政、人事等。


记者:大亚湾核电站在中国核电发展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对国家又有怎样的意义?


马:这个肯定是开创性的地位,大亚湾是中国第一座商用的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初始定位就是民用设施。大亚湾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是带动了中国民用核工业监管体系发展,二是促进国家核保险体系的完善。


核电站牵涉到供应商、承建商、设备供应商,大亚湾对核责任有严格界定,通过营运者承担核安全责任,再将风险向保险市场转移。一个电厂的保单是很大的,保险额度也大,当时的国内市场还没有足够的承载力接受这个数额的保单,所以大亚湾促进了国内大宗保险的建立,这对基建项目保险和航空险都有借鉴意义。


记者:大亚湾核电站不仅在中国核电占据一席之地,在国际上也屡获大奖,您觉得大亚湾获得好成绩的原因是什么?


马:追求卓越是根植在大亚湾的文化基因里的。建设初期,从国家领导人到基层技术人员,就是一个理念,要么不做,要么做得最好。早在1986年,我们已经是刷卡进厂,当时国内还没有,卡是进口的,价格昂贵,大亚湾核电站99%的设备是进口的。这也表明当时国家领导的决心,一定要做国际一流的水准。


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过程中遇到过很多挫折,但在老一辈核电人的执著努力下一一克服,中国的富强梦一直在推动他们。中国核导弹研发到核电民用就是这种思维,要自立自强,要和平利用核能给人类创造价值。
这和深圳精神也有关系,深圳是改革前沿,曾提出争做世界一流的口号。大亚湾的文化基因就是这两种文化的交融。



2中国核电人才基本是大亚湾输出的


记者:相较起30年前中国核电起步阶段,现在的核电技术有飞跃性的进步。目前,岭澳一、二期国产化程度有多高?岭澳机组的技术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如何,有哪些突破?


马:岭澳一期的设备国产化比例为30%,岭澳二期是64%。事实上,国产化率并不是判断技术是否过硬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技术突破。目前,大亚湾核电站实现了运营管理自主化;岭澳一期实现工程管理、建安施工、调试和生产准备自主化;岭澳二期已实现了设计、制造、建设和运营自主,也就是零件、工具、部件等都在中华大地范围内生产的。


这些突破成果是逐步前进、非一蹴而就的,我觉得比较符合科学精神和工程精神。


记者:在刚刚结束的国家能源委员会上,李克强总理表示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启动新的核电重点项目建设,对于大亚湾有什么影响吗?


马:这提醒着我们要更加重视公开透明和企业形象。发展核电是国家既定方针。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核电的摇篮,推动核电发展,大亚湾要继续发挥摇篮作用,要成为核电安全发展的旗帜,要担当核电代言人的角色。


记者:经过20年的发展,大亚湾核电站为国家核电事业输出人才情况如何?


马:我们不仅对中广核新建核电项目输出人才,国内其他核电站如秦山二期、山东海阳、海南昌江的管理人员、运行人员有很多是在大亚湾受训的。


如果去秦山二期参观,你会发现他们的主控室和我们是一样的,设备、图纸、程序的编号和我们是一样的,连岗位的设置和我们都是一样的。这说明大亚湾对知识的扩散程度大,对中国核电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记者:大亚湾核电站对人才培养有哪些特点?


马:大亚湾的执照人员培养制度是具有开创性的,是在国外先进企业的人才培训制度基础上的细化。国家仅对技术人员做考核,但考试之前怎么做,却没有细致化的规定,而我们则在一个技术员工成为操作员之前,分成3层梯度的培训细则。
第一层有8个模块,第二层是7模块,只有15个模块的考试都通过了,才能学习做操纵员,操纵员学习期间又有3个阶段,淘汰率约在10%,最后考试的淘汰率接近30%,总体通过率仅50%至60%。


这种运用的创新,就是走精细化道路,大亚湾对人才的培养包括技术、运营、核安全等方面的培养,好比驾车,在教会你开车之后,要懂得刹车;当刹车不管用的时候,你要知道如何规避进一步的风险。这就是应急、救援方面的细致化,这也是安全第一理念的运用。


3细致到能识字就能操作的程度
记者:您提到安全的话题,核电站安全运行20载,是什么起着关键性作用?在管理方面,如何将核安全的理念渗透在员工的日常工作中?


马:在管理方面,大亚湾一直追求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就是不停地分解,直到能认字就会操作的程度。比如,美国人的操作手册只有原则,而我们会把原则精细化到怎么做,还要形成书面文案一条一条写下来。


早些时候,我们刚来电厂都不拿纸张记录事情的,主控室下令给你,我记在手背上就干活去了。从2006年始,一个核电厂一年积攒的操作命令记录纸就有6000多张。这就是“按程序办事”一句话在执行层面衍生出来的具体操作模式。


记者:人们对核电站的反应常是“谈核色变”,但大亚湾在公众沟通中表现突出,在与公众沟通方面,有何先进经验?
马:归根结底就是“公开透明”,不能说假话,说假话就没有信任了。


在行动上,设立香港公众专向沟通渠道,开展系列大亚湾“公众开放日”,社交平台组织“微旅游”、“微体验”活动等等。我们(员工)能去的地方,老百姓也能去,老百姓也可以到主控室、核岛参观,老百姓只要申请,就能到核电基地游览。


记者:大亚湾核电站在政治、公众舆论的风风雨雨中走过了20年,对其未来有何计划和展望?


马:未来的挑战还是很多的,我们要做好迎接这些挑战的准备。


第一还是要确保核电厂持续稳定、安全地运行;第二个挑战来自于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上级、领导的服从是对安全管理的巨大挑战,传统文化随着现代发展也不断地对大亚湾管理造成冲击;第三是尽量做到造福周边老百姓,怎么样让周边老百姓与核电事业共同发展,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第五则是怎么样让员工活得幸福。标榜个性的90后员工已经到来,人观念的变化难以捉摸,所以如何引导未来一代适应核电工业化,对我们的管理也是挑战。


追求卓越是根植在大亚湾的文化基因里的,要么不做,要么做得最好。


大亚湾核电站是中国核电的摇篮,要担当核电代言人的角色。


老百姓只要申请,就能到核电基地游览。北极星核电网







该贴已经同步到 达意的微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广告合作|大亚湾在线 ( 粤ICP备12059854号 )

GMT+8, 2024-5-19 05:29 , Processed in 0.069433 second(s), 2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